宁陵县第一批31户贫困户享受大病补充保险补偿医疗扶贫工程,共领到了456504.4元补偿款。2016年,宁陵县政府拿钱让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参加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精准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最后一公里。
落实责任 完善资金整合制度
“为给女儿治病花了40多万元,我们借遍了亲戚朋友,没想到这次县里又给俺报销了三四万块,这可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呀!”拿着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补偿的37316.15元,陶卉卉的父亲陶永涛激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宁陵县孔集乡尤庄村10岁的陶卉卉患了白血病,其家庭为贫困户,先后花费42万多元医疗费用,除了国家新农合和大病二次报销的27万多元,还需要自己承担约10多万元。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创新开展工作,由县财政拿出294.53万元为全县贫困人口参加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新农合及大病二次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合规费用,按比例和限额给予第三次报销。
陶卉卉仅是宁陵县14457个受益贫困户之一。她所不知道的是,之所以能享受第三次报销,正是该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抓手。
作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也是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陵县依据2016年贫困村脱贫规划,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目标走、目标跟着脱贫对象走”的原则,加大统筹整合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涉农资金配置效率,形成全方位帮扶合力。
数字并不枯燥,且最具说服力:去年以来,宁陵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激发贫困村、贫困户自身内在动力,使24个贫困村“出列”,脱贫5626户12179人,圆满完成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
任何工作,不落实责任,往往会流于形式。
宁陵县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明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资金整合与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组长,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深入研究贯彻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研究部署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
记者看到,宁陵县出台了《宁陵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宁陵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建立了资金整合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着力解决资金整合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改变有关部门负责人认识,由不能整合向全部整合转变;由县政府集中向贫困村、贫苦户进行倾斜,着力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扶贫阻断一批、就业创业带动一批等“五个一批”脱贫工程。
同时,加大对涉农部门整合资金督查督办力度,定期通报,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对整合力度大、管理规范、整合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对整合工作不力、整合成效差的通报批评,严格问责,限期整改;对擅自申报或调整计划、不按规定实施的严肃追究责任。
明晰清单 涉及资金应合尽合
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宁陵县坚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形成合力”的原则,实行科学规划引领统筹、重点项目主导统筹、奖补资金引导统筹和民生投入重点统筹,建立“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机制,实行项目申报审核、项目建设招标、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项目竣工审计、项目绩效考核等“五制”管理,设立精准扶贫资金财政专户,对精准扶贫资金实行专人、专账、专户,国库集中支付。
去年以来,该县明确了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围,将涉及“三农”的20类61项中央财政资金、13大类28项省级财政资金、11类14项市级配套资金和专项资金列出清单,全部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同时,规定财政净结余资金由贫困县财政部门收回,优先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鼓励各贫困县将省市财政安排及未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相关项目资金在县级层面开展统筹整合。
目前,宁陵县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6亿元,加上企业、行业投入资金,全县2.6亿元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科学安排 凸显资金整合效能
将涉农资金整合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对于***扶贫开发资金短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涉农资金数额巨大,项目繁多。对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项目资金,要科学化、规范化的整合,紧紧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这一原则和目标。
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关键是选好投入载体,才能实现争取项目有据可依、资金整合有的放矢。在此项工作中,宁陵县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基础建设。宁陵县强力实施“9+N”工程,即在全面推进贫困村道路整修、电网升级、危房改造、水利设施、文化广场、村室、卫生室、文化室等九项基础建设的同时,根据各个贫困村需求,着力建好幼儿园、养老院、路灯、下水道、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努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统一项目规划、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施工工期、统一竣工验收、统一检查督导”的“六统一”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实施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达到了道路硬化、建筑美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使贫困村干净、美丽、清洁。
强化产业支撑。该县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实施了“六大脱贫模式”,即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规模养殖龙头企业+贫困户代养模式、乡镇企业+到户资金+贫困户代加工模式、产业园区+贫困户转移就业模式、特色旅游服务业+贫困户模式和互联网+贫困户模式。通过以上模式,使近2万贫困人口持续增收。
强化惠民工程。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县6000余名贫困人口接受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搭建就业对接平台,支持2167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对摸排出符合条件的12850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兜底。为2.9万名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购买了重大疾病补充医疗商业保险,最高保障金额30万元,使贫困群众构筑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和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四重医疗保障”网。
强化教育扶贫,推进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