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集的羊汤好喝!”这是宁陵县喜欢喝羊汤的人的共识。如今在县城四关,你也会发现很多挂着“谢集地锅羊汤”招牌的门店。谢集的羊汤好喝,与谢集的回民有关,就连“谢集”地名的来历,也与集上的回民有关。
“谢集”村名本为“同善集”,此村名的由来与该村梁氏族人和明代思想家吕坤有关。据谢集《梁氏族谱》记载:梁氏自明中叶自甘肃迁至宁陵县永安集(今刘楼乡大吕集)。晚明吕坤在永安集置500亩孝睦田建吕坤庄园,梁氏族人耕里人吕坤庄田。吕坤于宁陵城所设救济穷人的慈善机构“同善仓”之粮皆源本庄田。“同善”的含义,大抵如今澳门同善堂一副对联“同心济世,善气迎人”一样,印证着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济世为怀的行善理念。吕坤的善行对在此耕种的梁氏族人感染颇深。至清初,梁氏七世公梁廷文携八世公梁宜庵一支西迁,以姓命村名建梁堂村(今刘楼乡梁堂村)。因梁堂地势低洼,梁氏择高而居,乾隆间再在梁堂南侧建新村,以吕坤“同善”理念命村名曰“同善村”,后成集市,称同善集。
“同善集”为什么又改称“谢集”了呢?《商丘地区地名荟萃》载:“谢集:清初称同善集,后因谢氏迁此,改今名。”而1981年宁陵县地名普查成果卡记载更详:“清乾隆年间,该村名叫同善集,后来谢姓有钱有势,并请回民迁此依势,把村名改为谢集。”在此不但道出了村落改名的原因,而且追溯了回民迁同善集的原因乃为谢氏所请。如今,谢集仍存明代清真寺一座及古碑数通。谢集集上的羊汤也香飘四方,睢县、柘城、宁陵的美食者经常驱车来此品尝地方风味。而建村之始作俑者梁氏亦历数百年沧桑,繁衍昌盛,诗书传家,代有闻人,渐成望族,形成谢集、平洛、梁堂、张楼、南魏等族系分支。宁陵县有一些村是建在大土堌堆上的,如谢堌堆、丁堌堆,据说谢堌堆还是宁陵君的陵墓,是这样的吗?下期我们继续探秘。(宁陵史志办 马学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