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陵县地方文史爱好者李川在该县华堡镇发现一通清“旌表节孝”碑,对于研究封建礼教和发扬当地贤孝文化等民俗民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通节孝碑碑座已不见,碑身右下角残缺一小块,由质地坚硬细腻的花岗岩制成,高约1.6米,宽约60厘米,厚约12厘米。石碑中间刻有“清儒士杨公讳国治字齐甫暨德配李氏 旌表节孝张氏 之墓”,右侧刻有“民国二十九秊(年)庚辰仲春良辰”,左下方刻有“公之嗣曾孙世昌玄孙德明 立石”,字体工整大方,颇有力道。大字旁还浅刻有整面的小字,疑为墓主传记或旌表之词等,可惜年深日久,因自然及人为破坏,字迹已漫漶不清,模糊难辨。
据杨氏后人介绍,杨家家境殷实富足,解放后,被划为地主成份,1958年平坟运动中该碑被砸倒拉到街上大队部门前,成了石板凳。杨家被平反摘帽后,其后人又把它拉回家来保存。受旌表的张氏是晚清宁陵第一堡寨——华堡寨当地世家大族的闺秀,她具有节孝的传统美德,同时还慈善好施,生前颇多仁德义行,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生前就已是人们传颂的楷模。
旌表,封建时代由官府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在当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节孝,守贞苦节和孝顺。宋代以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在首卷都立“节孝”一章。
“旌表节孝”碑是为那些年轻(三十岁以下)丧偶再未改嫁,孝顺公婆、奉亲教子,具有贞节、贤孝之德,德行高尚、成就卓然的妇女册立的纪念碑。地方政府将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节孝妇女上报朝廷,经朝廷审定之后,再呈交皇帝钦定颁诏,由地方督办树碑立传。这种碑绝不是谁有钱就能私立的。
节孝碑在古代很多,但同去察看该碑的宁陵县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该县节孝方面的碑石现存的已少之又少。此节孝碑旌表的张氏,宣统《宁陵县志·列女志·节妇》又有载,碑石实物与官方志书互为印证,因此,更显珍贵。
2008年,宁陵县逻岗镇出土了200年前建的郭宗玉妻任氏孝节坊构件等文物,而今,华堡镇又发现杨国治妻张氏旌表节孝碑,记者建议宁陵县相关部门可以整合辖区内的牌坊、碑石资源,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内涵,丰富孝文化载体。结合当下的孝贤、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倡树敬老奉亲正能量、文明宁陵新风尚,推进孝文化实践,着力打造宁陵淳朴的孝文化名片,在传承与创新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